Yuchen

Menu

混凝土知识小结

一、混凝土开裂原材料问题

1、粉煤灰用量多少引起裂缝

高标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量过高过低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粉煤灰掺量高:水泥用量相对较低,混凝土在4-6小时初凝时强度偏低,抗拉力同样偏低,而初凝时混凝土会收缩,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拉应力,拉应力大于抗拉应力时即产生收缩裂缝;粉煤灰掺量低:水泥用量相对较高,混凝土在48-72小时内水化热达到峰值,混凝土内外温度超过25℃,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故粉煤灰掺量要根据水泥强度、初凝时间、缓凝剂、部位等因素确定。C50强度混凝土一般控制15%-20%粉煤灰用量,C60强度混凝土一般控制12%-18%粉煤灰用量。

2、减水剂作用

减水剂可以替代部分混凝土配比用水,配比用水减少混凝土强度得到提高,减水剂还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将水泥颗粒蓬松,浆体更易流动。不用减水剂,1立方混凝土用水量达到190-230公斤,用水量如此大后混凝土强度相对较低。使用减水剂,1立方混凝土用水量在150-170公斤即可,和易性得到改善,混凝土强度相对提高30%-40%。

二、混凝土开裂十大主要施工原因

1、施工过程中擅自改变水灰比

泵送混凝土施工,为方便施工,擅自加水提高混凝土流动性,或因其它原因加大水灰比,导致混凝土硬化时收缩量增加,结构出现网状或者长短不一的不规则裂缝。

2、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

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会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坍落度过低,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3、模板作业不规范

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者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模板支架压实不足或者支架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模板在浇筑前淋水不足,过分干燥,浇筑后因模板吸水量大,导致混凝土收缩,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4、施工工艺不合理管理混乱

施工过程中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这些行为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乱踩已绑扎的上层钢筋,钢筋被踩弯、踩倒,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承载力下降,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5、施工速度过快

浇筑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降不足,硬化后沉降过大,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在钢筋上面、在墙与板、梁与柱交接处部分出现裂缝,即沉降收缩裂缝。

6、未正确振捣

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是导致钢筋锈蚀或其他荷载裂缝的起源点。振捣时间太短,振捣不密实,形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时间太长,造成分层,粗骨料沉入底层,细骨料留在上层,强度不均匀,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待水分蒸发后,容易形成塑性收缩裂缝。

7、分段浇筑结合部位未处理好

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结合部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后浇混凝土因停电、下雨等原因未能在前浇筑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引起层面之间的水平裂缝。采用分段现浇时,先浇混凝土接触面凿毛、清洗不好,新旧混凝土之间粘结力小,或后浇筑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收缩而引起裂缝。

8、过分抹平压光

浇筑混凝土后过分抹平压光,会使较多的细骨料浮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硬化后期混凝土明显收缩,即碳化收缩,出现开裂。

9、养护方法不正确

强制性规范要求混凝土养护要覆盖并浇水,现在大多数不覆盖,浇水也不能保证经常性湿润,使混凝土初期表面失水过快,水泥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化水,从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的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未能抵抗该收缩应力而产生开裂。如果环境湿度小、空气干燥、温度高、风速大,则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很快,混凝土很容易出现收缩开裂。在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较大,养护不当也容易产生温差裂缝。

普通混凝土终凝前养护,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养护(防水砼水化完成后会形成憎水膜,养护易破坏)。初凝为混凝土成型,成型后混凝土收缩容易开裂。

10、混凝土早期受冻

冬季施工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使混凝土早期受冻,会在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三、混凝土养护误区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以满足水泥水化的作用,还要保证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能保持有合适的最高温度,合适的内外温差及其合适的表面与环境大气的温差,同时还要有适当的降温速率和升温速率。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因为浇水养护时间越长,水泥水化程度越高,水泥的不可逆收缩也越大,严重时会引起开裂。混凝土的浇水养护并不是大水猛浇最好,极易冲坏混凝土表面,更主要的是压力水流过混凝土表面将其热量迅速带走,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进而使其内外温差过大及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过大,产生热震,致使混凝土表面开裂。最好的浇水养护方式是小水漫淋。

四、混凝土缺陷原因分析

五、混凝土裂缝修补加固方法

1、表面修复法

对于承载能力、防渗漏没有影响的裂缝,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表面涂抹环氧胶泥、水泥浆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防腐材料进行修复。

2、灌浆法

当混凝土裂缝影响了结构的整体性,或者对防渗漏有一定的要求,采用灌浆法进行修复。利用压力设备将修复材料(环氧树脂、聚氨酯、水泥浆、甲基丙烯酸酯等化学材料)压入混凝土裂缝中,胶结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整体,达到封闭加固的效果。

3、结构加固法

对于贯穿性深层的混凝土裂缝,可以采用结构加固法进行处理,进行有效的根治裂缝的方法。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角部外包型钢;②预应力加固法;③粘接钢板加固,增设附着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还有粘贴碳纤维加固等。

六、混凝土方量计算

混凝土实际浇筑方量=理论+损耗(损耗系数1.5%)。

附估方技巧:框架结构混凝土用量=建筑面积*0.23;框剪结构混凝土用量=建筑面积*0.35;钢筋体积不要扣抵扣损耗。

七、商品砼站常见问题

1、黄砂:含泥量超过15%,氯离子超标;2、石子:碎石有棱角,粘结力好、含泥量低、质量好;卵石表面光滑,含泥量高、粘结力差;3、胶凝材料:水泥、矿粉、粉煤灰,粉煤灰很多达不到Ⅱ级灰要求,含硫量超标,矿粉采用没有活性的石粉代替;4、胶凝材料用量,水泥单价高于矿粉高于粉煤灰,易提高粉煤灰用量降低成本;5、抗渗,P6、P8一般加收8-10元/方,其实未加措施;6、试验资料都是符合规范规定的,但含泥量15%的砂子资料显示2%,实际生产水泥用量300公斤显示360公斤,实际没用膨胀剂显示30公斤/方;7、缺斤少两,选择性偷量,固定体积的、小方量的不偷,大方量常规损耗率比较高的偷方严重;8、混凝土质量,浇筑完有裂缝、强度不足,相互踢皮球,说工地工人加水,地基不好,天气原因,抹面不及时覆盖,洒水养护不到位等。

八、混凝土浇筑安排

1、人员安排:振捣4人、抹平2人、收光2人、罐车卸料1人、出料管1人;2、混凝土倒入泵车前必须反转20秒方可卸料;3、每3车检查一次坍落度,抽查位置未罐车的1/4~3/4之间;4、浇筑顺序:先浇筑剪力墙一半→浇筑柱子一半→浇筑楼梯→浇筑剪力墙、柱子至梁底口→浇筑梁板。

九、混凝土重量

低标号C15、C20:2.28-2.32吨;高标号C50、C60:2.42-2.46吨。因胶凝材料用量不一样,占体积较少,且高标用石子儿自重较大。

十、混凝土成本测算

C30配比:水泥:中砂:石子:水=1:1.87:2.81:0.44。每立方水泥300kg,中砂729kg,石子1094kg,水170kg。此外还有粉煤灰和减水剂。

1、材料成本

水    泥  0.3t/方*470元/吨*0.95(批采折价系数)=134元/方;

粉煤灰  0.09t/方*80元/吨*0.95(批采折价系数)=6.84元/方;

中    砂  0.729t/方*140元/吨*0.95(批采折价系数)=97元/方;

石    子  1.094t/方*105元/吨*0.95(批采折价系数)=109元/方;注:粒径4.75-31.5mm

水          0.17t/方*5元/吨=0.85元/方;

外加剂  0.06t/方*650元/吨=39元/方;

2、人工机械

人工机械成本与出货量有关,人工成本13元/方(30名司机和10名管理人员),混凝土车泵车维保30元/方。

3、其他费用

税金15元/方,公关5-10元/方。

综上440元/方成本(受材料价影响较大)。

— 于 共写了3492个字
— 文内使用到的标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