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hen

Menu

有限空间作业要求

本部分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的要求,有限空间作业各阶段风险防控关键要素见下图:

有限空间作业各阶段风险防控关键要素

1 作业前准备

1.1 作业方案制定与审批

作业前,施工单位应如实提供有限空间类型、内部设施及外部环境等基本信息,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编制作业方案,并经本单位相关人员审核和批准。应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作业前对作业方案、人员、设备等方面进行审批,并签字确认,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履行审批手续,执行许可制度。可参照《有限空间作业申请表》及《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表》。

1.2 安全交底

施工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作业安全要求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有限空间作业班组应每日开展安全“晨会”,对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进行交底。

1.3 设备检查

施工单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作业设备和用具的齐备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修复或更换。当有限空间可能为易燃易爆环境时,设备和用具应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1.4 封闭作业区域

施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作业前使用围挡锥筒、警戒线、护栏等有效设施封闭作业区域,并在作业区域显著位置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占道作业的,应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夜间作业的,应设置警示灯,地面人员应穿着高可视警示服。

1.5 开启出入口

作业人员应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进行强制通风,然后使用气体检测设备检测有限空间内气体。

1.6 安全隔离

施工区域周边存在安全隐患情况时,应采取关闭阀门、加装盲板、封堵、导流等隔离措施,阻断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水、尘埃或泥沙等威胁作业安全的物质涌入有限空间的通路。

1.7 作业环境级别判定

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检测结果应填写气体检测记录表,施工负责人根据气体检测数据,依据本指引的相关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分级。

经检测,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通风时,应输送清洁空气,严禁使用纯氧。单开口的有限空间,通风设备出风口应置于作业区底部进行送风,多开口的有限空间,应采用送、排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确保有效通风。通风后,应对有限空间内气体再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方可作业;检测结果不合格,还应继续进行强制通风,直到检测结果合格为止。2级和1级环境应依据本指引通风量要求进行强制通风,达到3级环境条件方可实施作业。

1.8 个体防护与电气、照明和通讯

检测结果合格后,作业人员在进入前还应根据作业环境选择并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与安全防护设备,主要有: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呼吸防护用品、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照明灯和对讲机等。应当按照设备配备标准发放防护用品,并作好登记。

2 有限空间作业

2.1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作业时,应进行全过程气体检测;

b)严禁在1级和2级环境中作业,进入3级环境中作业时,监护者应对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c)作业人员佩戴气体防护装具、安全带、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d)进入有限空间须设临时爬梯;

e)有限空间内水泵运行时,符合安全规程;

f)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控制作业人数,有限空间内一次的作业人员不宜超过2人,同时配备的专职监护者人数不得少于2人,监护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g)监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作业人员情况,随时检查有限空间内设备安全运行情况(空压机、供气管、通讯、安全绳)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h)管径小于0.8m的管道严禁作业人员进入;

i)有限空间内人员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

j)潜水作业应符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2015)相关要求;

k)作业现场应配备抢救器具,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2.2 有限空间作业“两把锁管理制度”

作业点位实施封闭“两把锁”管理。有限空间作业点位非作业状态应全封闭围蔽并上两把锁,两把锁钥匙分别由项目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保管。有限空间作业点位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设置相关安全防护措施。

建立有限空间作业每日围蔽开锁制作业制度。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应重点审核以下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条件,符合安全作业条件,并在《有限空间作业两把锁开锁作业核查表》记录签名方可开锁,准许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建立有限空间作业每日上锁撤场制度。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应重点审核以下有限空间作业撤场条件,符合条件,并在《有限空间作业两把锁上锁撤场核查表》记录签名方可上锁,准许人员撤场并上锁有限空间作业点位围蔽设施。

2.3 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落实“七不”措施:

  1. 未经风险辨识不作业;
  2. 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不作业;
  3. 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作业;
  4. 没有监护不作业;
  5. 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6. 未经审批不作业;
  7. 未经培训演练不作业。

2.4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施工单位现场责任工程师、专职安全员与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全程旁站,不得擅离职守,对现场作业条件进行确认,与作业人员保持信息沟通,发现异常情况时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人员撤离。

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有限空间:

a)作业人员出现身体不适。

b)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效。

c)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

d)监护者或施工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

e)出现其他安全隐患的。

2.5 作业监护与通风

作业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有限空间作业面进行实时监测,一种是监护人员在有限空间外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进行监护检测;另一种是作业人员自行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进行个体检测。除实时监测外,作业过程中还应持续进行通风。当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防水、防腐,以及焊接等动火作业时,应持续进行机械通风。

3 作业后清理

有限空间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应将全部设备和工具带离有限空间。清点人员和设备,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进出口。解除本次作业前采取的隔离、封闭措施,恢复现场环境后安全撤离作业现场。

4 事故应急救援

4.1 施工现场事故频发的有限空间作业包括:防水施工、暗挖施工、顶管施工、盾构施工、拆模作业、电气焊作业、油漆喷涂作业、防腐保温作业、冬季明火保温施工、人工挖孔桩作业;各类管井保养维修清理及升级改造作业、清淤作业、内燃机(水泵、汽柴油发电机等)作业等。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指南》(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的要求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如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及时启动“救援实施”工作,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基本流程。

4.2 施工单位必须制定中毒、窒息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和高温高湿等安全风险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4.3 施工单位应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演练纳入本单位应急演练计划,组织开展桌面推演、现场实操等形式的演练,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4.4 发生安全风险事故时,监护人员应立即启动救援预案,用作业人员自身佩戴的安全带、安全绳将其迅速救出。同时报警请求救援,并立即按要求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4.5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抢救时,抢救人员必须佩戴好便携式供压缩空气的隔离式呼吸器、五点式安全带,系好安全绳等,在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和专人监护下进行,切忌盲目施救。

4.6 被救人员救出后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或先将伤者迅速脱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和有新鲜空气的地方,松解中毒、窒息者领扣和裤带,快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等,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体内,视伤者情况采取心肺复苏法施救。

— 于 共写了3226个字
— 文内使用到的标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